由于雷达的工作机理,决定了雷达兵工作环境的艰苦,我们常年驻守高山海岛等边远艰苦地区,24小时警戒值班。我曾经驻扎在海拔3875米的西南边境的高山之巅28年,和连队官兵一起担负着守护祖国2500公里边境线的领空安全的使命。
“甘巴拉”是我所在部队的精神符号和文化品牌。它是喜马拉雅群山中的一座高峰,海拔5374米。甘巴拉精神,是空军雷达站一代代官兵在挑战生存极限,献身国防,扎根边疆的强大精神动力。
解说:雷达情报牵一发而动全身。如果判断目标不准,就会出现掌握态势不全、判断空情不准的局面,轻则贻误战机,重则导致战斗失利。为了练就一双金睛火眼,我一直坚持“敢啃硬骨头”的战斗精神,不讲条件,不计较个人得失。最终,入伍第二年我就练就了技术参数“一口清”,开关旋钮“一摸准”的硬功,成为专业尖子。后来,又3次获得基地以上比武竞赛第一,能熟练操作12型雷达,从未发生过一起战备问题,情报合格率始终保持在100%,创造了所在旅战备安全时间最长纪录。
解说:随着祖国的日渐强大,空军雷达兵武器装备实现跨越式飞速发展,从引进改造苏制装备,再到如今自主创新研制的新型多功能雷达,已经形成新的预警装备力量体系。我们走下高山,离开原有阵地,鏖战戈壁,东至沿海,西上高原,操纵雷达窥天鉴地,观海听涛,战斗履迹遍布祖国大好河山,每一步都见证着空防预警力量的转型成长。
解说:如今,雷达兵已经实现由国土防空预警向广袤空天拓展延伸,成为联合作战、体系支撑、信息制胜的关键力量。在我们雷达兵看来无论在寂寞的山巅,还是在清冷的边关,被部队需要就是一份责任,为国家出力就是一种幸福。
科学顾问:王明志
制片顾问:范文军
编 导:金 赫
动 画:卞文斌
鸣 谢:北京市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
出 品:中国科协科普部 光明网
(新春走基层)四川青神:萤星漫舞 点亮乡村“夜经济”******孩子们通过VR沉浸式感受萤火虫在身边飞舞。 刘忠俊 摄标本室里陈列的十余种萤火虫标本吸引游客。 刘忠俊 摄游客在梦幻声光电沉浸式体验区拍照留念。 刘忠俊 摄竹里萤光艺术馆声光电沉浸式体验区吸引孩子们。 刘忠俊 摄萤火虫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况旱情正在观察萤火虫幼虫生长情况。 刘忠俊 摄游客走进竹里萤光艺术馆梦幻声光电沉浸式体验区,感受“萤星漫舞”。 刘忠俊 摄青神田野竹林下的“萤星漫舞”。(资料图) 施攀 摄
“月黑见渔灯,孤光一点萤。微微风簇浪,散作满河星。”1月30日,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,全国第一个集科学研究、自然科普、科技互动以及四季赏萤为一体的竹里萤光艺术馆里,不少游客和孩子们正在观赏“萤星漫舞”。
展陈面积4800平方米的青神竹里萤光艺术馆,分为科普展陈区、梦幻声光电沉浸式体验区、四季赏萤区和萤火虫繁殖区。眉山青神县的萤火虫主要分布在高台镇、白果乡、罗波乡等地,每年前来赏萤的人络绎不绝。
近年来,四川青神县大力推动萤火虫资源保护性开发和可持续利用,让有“环境指示灯”之称的小精灵点亮了青神乡村“夜经济”,为推动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作用。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|